南京来的支农专家
2018年11月,51岁的南京雨花台区农技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金必忠,按照东西部扶贫协作南京对口帮扶西宁的部署,响应国家支援西部、服务西部的号召,离开年迈的父母,主动请缨担任南京支农专家领队,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,在这块贫瘠土地上,运用自己的专业尽心尽力服务群众,助力脱贫工作。
初到大通,金必忠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食欲减退、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,加上饮食的差异很大,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,但金必忠毫无怨言,努力克服诸多困难。他常说,“高原缺氧不缺精神,经济落后思想不落后”。感觉身体稍微好一点,他就马不停蹄开始工作,深入乡村、田间地头,园区基地、种植合作社,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第一线,察民情,解民忧,为民办实事、办好事。
在走访调研过程中,金必忠发现大通县新庄镇台其庄村修建的一座30立方米的蓄水塔,由于容量小、年久失修、水源外溢,不能满足人畜饮水,加上村庄周边温室大棚内没有配套喷滴管设施,造成种植投入的人工、水、电成本高,迫切需要修扩建蓄水塔及其配套管网。为此,他主动联系协调南京市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,投入近20万元在新庄镇台其庄村建起一座150立方米的新蓄水池及其配套管网,解决该村226户1133人、200头大牲畜、2000只羊的饮水问题,同时为台其庄村每栋温室大棚每年直接节省水、电、人工生产成本1500元。群众心里对这位南京来的金专家很是感激。
在塔尔镇奔康滩村调研中,得知该村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,金必忠建议在做好周边奶源、供应量及奶企调研基础上筹建奶站,为奶企提供鲜奶,既能提高养殖户的奶价,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。在长宁镇东村调研后,他建议东村积极发挥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的作用,推广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,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,提高附加值。
在贫困村支农帮扶中,金必忠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合理化建议。他积极为大通丰谷良种繁育合作社联系南京的客户订单销售农产品,实行以销定产,使露地蔬菜生产收入提高30%以上;帮助树莓种植合作社联系客户销售树莓的深加工产品;建议文泰油菜专业合作社利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,有效提高油菜籽的成熟度和出油率。沟通对接直销大通特色农副产品,使大通牦牛肉、羊肉、鹿产品等特色农副产品发往南京,加大了农产品推广销售力度。
2018年12月,大通县突发“非洲猪瘟疫情”,金必忠不畏严寒和艰苦条件,主动申请到临时检查点进行24小时执勤。事后,同事们都说:“金老师,好样的!”
金必忠始终不忘自己是带着任务而来、带着期望而来,不论身在何地,他始终紧密地与“农”字联系在一起。在对口帮扶支农期间,金必忠参与职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5期290人次,交流与传授南京市农民双创双新典型案例、农业绿色推广、农业合作社发展理念等许多新知识、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的经验和理念。他还跟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下乡采取土样、进行剖面处理,了解当地耕地土壤成分。
他一直记着临行前领导和同事们的勉力:“用力、用心、用情做好此次对口帮扶支农工作,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”。一年多来,他努力践行着这句话,立足本职岗位,不抱怨、不退缩,勤学习、苦钻研,做好每一件事。他一心一意牵线搭桥,倾心为民,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,让大通县民众感受到与南京雨花台区血浓于水的感情。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,不怕苦、不怕累,脚踏实地,注重业务交流与信息沟通,积极宣传和推介大通特色农畜产品,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业务指导,真正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。“牢记初心、虽远不怠”,在内心深处,金必忠早把大通这片可爱的土地当做他第二个故乡,并以自己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,展示着支农专家的精神风貌。